2月6日晚間,中國兩大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688981.SH, 00981.HK)和華虹半導體(688347.SH, 01347.HK)分別發佈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業績。根據公告,中芯國際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爲16.783 億美元,環比增長 3.6%,同比增長3.5%。單季毛利率爲 16.4%,環比下降3.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5.6個百分點。2023 年未經審覈的全年銷售收入爲 63.2 億美元,同比下降 13%。
華虹半導體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未經審覈)爲4.554億美元,同比下降27.7%,環比下降19.9%;單季毛利率爲4.0%,同比下降34.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2.1個百分點。2023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2.861億美元,同比下降7.7%;全年毛利率爲21.3%,同比下降12.8個百分點。
縱觀財報,MCU等相關產品需求的減少是兩家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MCU營收拖累業績
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均在財報中指出,全球消費市場疲軟導致了公司經營業績的下降。中芯國際在財報中稱“過去一年,半導體行業處於週期底部,全球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庫存較高,去庫存緩慢,且同業競爭激烈。受此影響,集團平均產能利用率降低,晶圓銷售數量減少,產品組合變動。此外,集團處於高投入期,折舊較 2022 年增加。以上因素一起影響了集團 2023 年度的財務表現。”
華虹半導體總裁兼執行董事唐均君在點評業績時則表示,受到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裏,全球半導體產業極富挑戰。但隨着產業鏈去庫存的持續,以及新一代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滲透,近期半導體市場已出現提振信號。
對於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的下滑,華虹半導體在財報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由於平均銷售價格及付運晶圓下降”。對於2023年全年銷售收入的下降,華虹半導體給出的理由同樣也是“平均銷售價格下降”。
2023年第四季度,華虹半導體95.8%的銷售收入來源於半導體晶圓的直接銷售,而從營收結構來看,在晶圓銷售中“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產品是該公司總銷售收入中佔比較大(銷售收入佔比爲24.6 %,排名第二)且同比下降幅度極高(同比下降幅度52.6%)的產品。對於2023年第四季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銷售收入同比下降52.6%的狀況,公司解釋稱這主要由於MCU及智能卡芯片的需求減少。
MCU產品需求的減少同樣波及中芯國際的營收,儘管中芯國際沒有在財報中直接公佈各類用途的芯片的營收明細,不過從應用分類的營收變化可以看出端倪。2023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的“消費電子”“互聯與可穿戴”以及“工業與汽車”業務的營收均出現下降,環比下降幅度分別爲1.3個百分點、2.7個百分點以及1.7個百分點。
MCU的下游應用主要覆蓋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消費電子、計算與存儲、網絡通信六大下游市場,根據IC Insights的調研數據,汽車電子爲全球MCU最大下游市場,2021年市場份額佔比達39%,且呈現逐年升高的態勢,計算與存儲,消費電子以及網絡通信分別佔MCU下游應用市場的14%、14%和8%。中芯國際在上述業務上的營收下降從側面印證了MCU應用市場當前的疲態。
同樣,在終端市場分類方面,華虹半導體2023年第四季度“電子消費品”“工業及汽車”以及“計算器”業務的營收也分別同比下降了35.4%、18.2%和45.8%。摩根士丹在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消費類MCU需求仍平淡,而工業MCU需求則由於宏觀活動放緩和持續的庫存去化,需求持續疲弱。
當然,除了MCU,部分NOR flash、MOSFET以及超級結產品的需求減弱也是影響上述兩家晶圓代工廠業績的原因。受2023年下半年上述相關市場需求減少的影響,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的產能釋放情況也受到影響。中芯國際第四季度產能爲167.5萬片8吋等值晶圓,產能利用率爲76.8%,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7個百分點。華虹半導體第四季度末月產能爲39.1萬片8吋等值晶圓,總體產能利用率爲84.1%,環比下降19.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
全球大廠業績受挫
事實上,除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近期多家模擬IC及MCU大廠,也公佈了較爲慘淡的營收業績。
德州儀器202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季度營收爲40.8億美元,環比下降 10%,同比下降 13%;淨利潤爲13.7億美元,同比下滑30%。其中模擬業務收入爲 31.2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嵌入式處理業務收入爲 7.52 億美元,同比下降 10%。
意法半導體的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季度淨營收爲42.8億美元,同比降低3.2%;毛利潤總計19.5億美元,同比降低7.3%。其中MCU和數字IC產品部(MDG)營收同比下滑11.5%,營業利潤爲3.42億美元,降幅30.9%。
另一家美國MCU大廠微芯科技(Microchip)2023年第四季度營收爲17.657億美元,同比下滑18.6%,環比下滑21.7%;毛利率爲63.8%,低於去年同期的68.1%。爲了應對市場需求疲軟及庫存問題,微芯科技計劃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對其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Gresham工廠實施關閉兩週的處理。
微芯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anesh Moorthy指出,“我們的季度業績低於指引,主要是由於業務狀況疲軟。”“由於全球經濟環境疲軟,迫使客戶減少發貨並延長停工時間,以進一步降低庫存風險,這使我們無法完成之前計劃的積壓發貨。我們正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這些短期挑戰,我們的重點是確保業務的長期可持續性和增長。”
國內方面,MCU大廠兆易創新日前也公佈了三項營收指標大幅下跌的財報。該公司預計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57.66億元,同比下降約29%;歸母淨利潤約1.5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約92%;扣非歸母淨利潤約0.2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約99%。兆易創新2023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全年商譽、存貨等資產減值損失預計6.12億元左右。其中商譽減值損失預計3.8億元左右,存貨減值損失預計2.32億元左右。
市場預期欠樂觀
根據wind數據統計,儘管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MCU廠商的存貨週轉天數已經開始下行,但是相較於行業100-120天左右的存貨週轉水平,各家廠商的庫存水位仍然居高。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MCU市場曾出現過短期的產品缺貨,各家大廠持續拉昇產能供給,這便導致了2023年下半年市場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狀況。當前,各方爲了爭奪市場、搶去庫存,紛紛開啓了價格戰,上述MCU大廠的業績表現便是市場的真實反映。
儘管當前已經有MCU廠商表示市場價格落底信號浮現,也有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前華虹半導體產線的產能利用狀況良好,不過MCU行業去庫存化進程尚未結束。摩根士丹利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若庫存調整完成且需求回升,2024下半年仍有復甦的機會,整體復甦潛能較大程度取決於宏觀經濟。
對於202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展望,上述多家大廠也給出了並不樂觀的預期。意法半導體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淨營收36億美元,同比和環比仍將分別下降15.2%和15.9%。德州儀器認爲,2024年一季度營收將會介於34.5億美元到37.5億美元之間,大幅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0.9億美元。中芯國際則預計一季度營收環比持平至微增2%。
幫企客致力於爲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瞭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