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集团]碳价三年翻倍 碳市场升级扩容渐近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正式啓動上線交易滿三週年。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數據顯示,15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報87.05元/噸,與全國碳市場啓動上線交易首日的開盤價48元/噸相比已近翻倍。

  站在新起點上,加快推進升級擴圍成爲下一步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課題。發電行業配額分配優化完善,全國碳市場擴容步伐也在加快,預計水泥和鋁冶煉兩個行業或將率先納入。

  我國碳市場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線,第一個履約週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第二個履約週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0億噸,從可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規模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今年以來,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提速。繼1月份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市場重啓後,5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管理提供明確法律依據。

  三年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進入到第二個履約週期後,全國碳市場交易量比第一個履約週期增長19%,成交量增長了89%,參與交易的企業增加近50%。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65億噸,累計成交額269.7億元。

  “通過兩個履約週期的工作,全國電力行業減碳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目前兩個履約週期分配配額超190億噸,按現在市場價格計算,資產價格超過1.5萬億元。”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朱國輝指出,全國碳市場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增強了企業“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

  目前我國碳市場已進入第三個履約週期。就在7月2日,生態環境部就《2023、2024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晶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徵求意見稿一是對2023年和2024年的碳排放基準值進行適度調整,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低碳發展要求與企業履約壓力;二是簡化了配額計算流程和參數,減少了企業在執行過程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提高了碳市場的運行效率;三是提出了配額結轉規則,健全了碳市場制度,有助於提高碳市場流動性。

  據介紹,下一步電力行業將研究適應“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要求的配額分配方案。不斷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加強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協同機制研究。加強碳交易能力建設,做好碳排放管理員職業能力水平評價工作。

  與此同時,碳市場擴圍條件也正逐步成熟。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碳研究組分析師宋雨彤認爲,一方面,已有碳市場試點納入了一些工業行業進行管控,積累了經驗;另一方面,工業行業的碳排放報告、覈查工作一直在進行,有數據基礎。

  今年上半年,生態環境部先後發佈鋁冶煉行業、水泥熟料行業的碳排放覈算、報告與覈查指南的徵求意見稿,此舉被視爲碳市場擴容的強烈信號。此外,記者採訪瞭解到,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也已納入全國碳市場序列的重點排放行業也已開展碳排放報告和覈查等準備,相關覈算與報告指南、覈查技術指南開始徵求各方意見。

发布于 2024-09-27 05:09:53
收藏
分享
海报
60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