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105]能源期货能源期货的成败

能源期貨的成功與否,關鍵因素包括標的商品的特性、市場需求以及價格波動。根據Brown和Errera(1987)的理論,商品必須同質且有替代品,套期保值需求存在,以及價格波動明顯。然而,這些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爲許多滿足條件的能源期貨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例如,上世紀末美國電力期貨合約的嘗試就未能達到預期,儘管它們都符合上述條件。

交易量是期貨合約成功的重要標誌,套期保值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是關鍵。NYMEX的天然氣期貨合約成功吸引了大量套期保值者和機構投資者,而KCBOT的合約則未能達到同樣的程度,導致了其失敗。KCBOT的合約未能像NYMEX那樣吸引投資者,主要是因爲NYMEX在市場中的先發優勢,以及投資者對已有的、流動性較好的市場的路徑依賴。

後來推出的期貨合約,如1989年新加坡的高硫燃料油期貨,由於市場對第一份合約的依賴和新參與者對成熟市場的偏好,交易量不足,難以保證市場流動性,從而增加了被摘牌的風險。因此,期貨合約的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是否是第一個推出,而是市場需求、市場接納度以及市場的成熟度共同作用的結果。

總結來說,能源期貨的成功並非易事,需要市場條件、先發優勢和足夠流動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只有當市場對期貨合約有明確需求,且能吸引到足夠的套期保值者和機構投資者,合約纔有可能取得成功。

发布于 2024-09-09 06:09:13
收藏
分享
海报
61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