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玻纤行业下行期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产品结构差异将成为盈利关键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發佈研報稱,在玻纖行業下行期頭部企業成本優勢明顯,且新一輪冷修技改及智能製造有望帶動行業成本進一步下行,同時產品結構差異將成爲盈利的關鍵。24年3月底玻纖企業集體發佈漲價函,行業價格開啓上漲,Q2-Q3行業有效供給增量較少而需求有望環比改善,庫存下降及價格上漲或具有持續性,玻纖企業的盈利有望改善,推薦具有成本及產品結構優勢的頭部企業巨石(600176.SH)、中材科技(002080.SZ)、長海股份(300196.SZ)。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成本曲線呈階梯狀但有拉平趨勢,原材料採購價格和能源單耗是核心差異

據華泰證券測算,當前行業內粗紗/細紗的平均生產成本分別爲2998/5547元/噸,頭部企業和三四線企業生產成本差距明顯,但頭部企業之間的生產成本呈現出階梯式的差異且有拉平趨勢。

從成本分項來看,頭部企業與三四線企業在原材料單耗上的差距並不明顯,差異主要在配方及採購單價上,頭部企業一方面產線靠近原材料資源豐富地區(如巨石桐鄉),另一方面通過自供原料等方式了原材料的採購成本。此外,頭部企業與三四線企業的天然氣和電力單耗差距明顯,能源動力成本是成本差異的最主要來源之一,主要得益於頭部企業在窯爐規模和技術上的優勢。

頭部企業成本仍有下降空間,智能製造開啓降本新篇章

華泰證券認爲,隨着窯爐單線規模的逐步擴大,其原料、能源、人工單耗都將明顯下降,規模效應下成本有望進一步,且以巨石爲首的頭部企業已開啓了智能製造及零碳製造的建設,其中巨石淮安產線配套了新能源發電和運輸碼頭,能源成本和運輸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根據華泰證券的成本模型測算,其淮安產線的生產成本有望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約200元/噸。

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長海股份、山東玻纖等企業的新產線投產,根據華泰證券測算,長海股份60萬噸智能製造基地投產後綜合成本有望相較原有產線下降約1000元/噸,與頭部企業的成本將明顯縮小。

行業價格底部重視產品結構差異,底部持續時間關注出清節奏

在目前的成本曲線下,頭部企業的成本差異基本在500元/噸以內,但是據卓創資訊,當前玻纖的主流產品價格售價在3000-5000元/噸區間,產品售價上的差異明顯高於生產成本的差異,因此,在行業下行期和成本曲線拉平的趨勢下,高端產品和製品的佔比也是決定企業盈利的重要因素。

同時,由於玻纖供給較爲剛性且新增產能放緩,因此行業底部的持續時間需要觀察三四線企業尤其新進入者的擴產節奏及出清情況。若價格企穩反彈,此類企業加速在建產能投產,或對行業供給造成衝擊;若價格延續下跌,則其虧損壓力加大,三四線企業的出清節奏或決定了本輪行業底部的持續時間。

風險提示: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產能投放超預期,成本模型測算不準確。

发布于 2024-09-16 20:09:41
收藏
分享
海报
68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