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介於可見光和微波之間,紅外線的波長範圍在可見光波長的下方,範圍爲0.76-1000微米,人眼無法直接看到紅外線,但紅外線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如遙控器、熱成像、醫療診斷等,都會用到紅外線。
紅外線波長範圍
紅外光指的是波長範圍從0.7μm至500μm的光,具體可細分爲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光三個區域。
近紅外:是指波長範圍從0.7μm至2.5μm的紅外光。
中紅外:是指波長範圍從2.5μm至25μm的紅外光,是分子結構分析最有用、信息最豐富的區域。
遠紅外:是指波長範圍從25μm至500μm的紅外光。
紅外線與紫外線的區別
區別在於兩者的波長不一樣,紫外線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紅外線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在760nm至1mm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對應頻率約是在430THz到300GHz的範圍內。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
紫外線和紅外線的用途也不同:
1、紅外線可用在軍事、工業、科學及醫學的應用中。紅外線夜視裝置利用即時的近紅外線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覺的情形下在夜間觀察人或是動物。
紅外線天文學利用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太空的星塵(例如分子雲),檢測像是行星等星體,以及檢測早期宇宙留下的紅移星體。紅外線穿透雲霧的能力比可見光強,像紅外線導引常用在導彈的導航、熱成像儀及夜視鏡。
2、中波紫外線的照射可以誘導皮膚在15分鐘內生成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過度暴露於紫外線輻射可能會導致曬傷。
3、電視的遙控器是用的紅外線,驗鈔機是用紫外線。
紅外線是可見光嗎
紅外線不是可見光。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衆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爲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
紅外線是什麼原理
紅外線是波長介於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1mm到760納米(nm)之間,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
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現代物理學稱之爲熱射線。醫用紅外線可分爲兩類: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含熱能,太陽的熱量主要通過紅外線傳到地球。
紅外光譜的分區:
通常將紅外光譜分爲三個區域:近紅外區(0.75~2.5μm)、中紅外區(2.5~25μm)和遠紅外區(25~300μm)。一般說來,近紅外光譜是由分子的倍頻、合頻產生的;中紅外光譜屬於分子的基頻振動光譜;遠紅外光譜則屬於分子的轉動光譜和某些基團的振動光譜。
由於絕大多數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基頻吸收帶都出現在中紅外區,因此中紅外區是研究和應用最多的區域,積累的資料也最多,儀器技術最爲成熟。通常所說的紅外光譜即指中紅外光譜。